雾霾进入人体后到哪儿去了?
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颗粒物有四种,分别是PM50、PM10、PM2.5和PM0.1,这四种颗粒物都会分别可以到达人体的什么部位,会给人体带来怎样的伤害呢?
PM50
PM50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它通过呼吸进入你的鼻腔,但是由于个头太大无法再继续前进了。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问:是不是我们鼻腔里的鼻毛挡住了PM50?其实不是,鼻毛可以挡住PM75以上的颗粒物,但挡不住PM50。能挡住PM50的是鼻腔砧膜细胞的纤毛,这些纤毛肉眼看不见,很细密。而且,鼻腔里的豁膜细胞分泌的戮液还可以把PM50粘住,让它们无法前进。当粘连到一定的程度——那就是我们想挖鼻屎的时候了,嗯,我已经有点恶心了。
PM10
PM10可以到达咽喉,PM10以下的细颗粒物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咽喉是PM10的终点站,咽喉表面的豁膜细胞分泌的豁液会粘住它们,每个砧膜细胞还有200根纤毛(也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停地向上摆动,就像逆水划龙舟一样。我们天生的这种生理功能就是为了阻止PM10继续下行。
PM10积累于咽喉所在的上呼吸道,积累越多,分泌的粘液也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想吐痰。所以,痰要吐,不要咽,咽下有害(写到这里我已经被自己恶心到了)
PM2.5
PM2.5是可以到达肺泡的。PM2.5以下的细颗粒物,上呼吸道挡不住,它们可以顺利下行,进入细支气管、肺泡。我们的呼吸系统像植物的根系,自上而下,气管分出支气管,支气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又连着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的数量有三四亿个。吸进去的氧气最终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的壁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我们吸进去的PM2.5,因为太小,也能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的壁进入毛细血管,进而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PM2.5携带了许多有害的有机的无机的分子,是致病之源。细菌是人所共知的致病之源,PM2.5和细菌有一比。
PM2.5是直径为2.5微米的细颗粒物,细菌则是微米级生物,大小多为1微米、几微米,也有十几微米的。也就是说,PM2.5和细菌一般大小。
PM0.1
PM0.1是可以到达人体的免疫系统,PM0.1是纳米级超细颗粒物直径(小于100纳米),远小于规范的PM2.5和PM10,PM0.1是空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锰铅钛钒等金属元素的PM0.1颗粒,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进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生殖系统。PM0.1超细颗粒物易进入肺泡、血液、神经系统等,有研究表明其和白血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各颗粒物的大小
作为个体,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小环境我们尽力改善——为自己,为家人提供高品质健康空气环境。
恒境——恒氧、恒净、恒温、恒湿的健康空气环境。
相关文章
-
水中的杂质与”营养”
前言社会上有不少人对水中所谓的“营养”特别关注,而实际上呢,这些“营养”只是水中常见的各种杂质而已。水中的各种无机盐类就是由钙镁钠钾铁等相关元素组成的。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自然界水源及水中所含杂质的情...
-
每天要喝8杯水?原来我被骗了这么多年
听说从前有个故事,叫做“多喝点水”。女生感冒了,男生说:多喝点水。女生胃疼了,男生说:多喝点水。女生来大姨妈了,男生说:多喝点热水。女生要分手了,男生很难过,女生说:多喝点水!真是个难过的故事…可是,...
-
绕不过的霾源:劣质煤、偷排偷放、油品质量低
改变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是雾霾的重要成因。使用劣质煤、偷排偷放更加重了环境污染。“从已经陆续公布的9个大城市的PM2.5源解析结果来看,道路机动车...
-
夏天养生多吃这3种颜色的食物,抗衰老预防疾病
夏天虽然天气不如人愿,没有那么的凉爽,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到我们食用的食材,在这样的季节里,随着汗液大量的流失,更应该多补充一些蔬菜水果,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以下这几种颜色的食物,在你的日常饮食中不妨加入它...
-
古人的纯净生活,心向往之
古人有九雅:寻幽、酌酒、抚琴、莳花、焚香、品茗、听雨、赏雪、侯月让心灵归于隐逸,寻一片宁静港湾。繁华都市的灯火酒绿下,你是否迷失了自我?离开城市的喧嚣,什么是你向往的生活?今天,小怡带你从古诗词和名画...
-
夏日里的温柔呵护 优质净水滋养宝宝健康生命力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每位父母就化身成孩子的守护天使,为TA遮风挡雨,关注吃穿住行各方面,努力创造健康成长空间。生活在21世纪的当下,我们拥有丰富的物质却遭遇了安全堪忧的饮食环境,充满了转基因、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