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144小时雾霾肺部实验,结果令人震惊!
日前,由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了雾霾对生物器官组织破坏,实验结果令人震惊。
项目组历时5个月,使用大流量采样器在上海徐汇区非工业区采用玻璃纤维滤纸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2.5制成颗粒物悬浊液,对实验大鼠气管滴注PM2.5悬浊液,建立肺损伤模型并观测不同对照组的体征、肺重比、各项关键生化指标以及鼠肺损伤程度。
研究发现,PM2.5进入肺组织后不仅影响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且会影响肺上皮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造成细胞内容物漏出,导致细胞死亡。同时,PM2.5会引起肺组织生化成分的改变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诱发炎症,严重而持久的炎症会引起组织增生纤维化,导致肺部疾病乃至肺癌的发生。世界卫生 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有充足证据显示,暴露于户外空气污染中会致肺癌,接触颗粒物和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深,罹患肺癌的风险越大。
中国每分钟6人患癌“肺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癌中之王”,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2010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22.3万人因大气污染患癌。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而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过去30年间,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癌症,并且已取代肝癌成为我国首位肿瘤死因。
6天“鲜肺”变“黑肺” 且无法逆转
研究通过大鼠解剖后发现, PM2.5对照组大鼠经过隔天滴注总计6天后(144小时),肺组织变硬,缺乏弹性,呈暗红色,边缘色泽灰白,肺组织有明显可见的黑色颗粒物弥散,俗称“黑肺”。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宋伟民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PM2.5颗粒对肺的损伤一旦形成,治疗的药物成本和时间 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如果形成“黑肺”,彻底消除的难度大大增加,几乎无逆转可能。”
中国好空气基金荣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曾在2013年两会期间向记者表示,PM2.5作为颗粒物本身还是一种载体,可以携带二氧化硫甚至病毒,进入人体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从而永远留在那里。
最后科普一下:根据美国环保署EPA的建议,当PM2.5超过150的雾霾天,就不要进行户外运动了。戴口罩户外跑步、打太极什么的非常不可取!我们锻炼身体是为了活得更久更健康,千万别适得其反,拿命去运动啊!
相关文章
-
你最爱的那道菜,养殖户自己却不吃
进入冬月的天气越发的冷了,在办公室操劳一天的你终于等到了下班时间,虽然看起来一脸疲惫,但想到和朋友约好的鱼头火锅,饥肠辘辘的你连身体都暖了起来。然而这道你最爱吃的菜,却有可能带着毒。根据《新京报》的实...
-
酸碱体质论创始人被罚,1.05亿美元罚款填不上伪科学的坑
美国圣地亚哥法庭近日判一个叫做罗伯特·欧·杨(Robert O. Young)的人,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这一判罚来自他曾经治疗过的患者的指控。这名女性癌症患者回忆,罗伯特·欧·杨说不用手术...
-
反渗透技术的前世今生,曾是美国宇航局的绝密专利
最近总是看到有人问净水器有没有用,靠不靠谱。一台小小的净水器,用的到底是什么技术?靠不靠谱?其实,就是这么一台小小的净水器,是经历了几十年,才能来到寻常百姓家的。你知道吗?反渗透净水器中的核心部件,反...
-
怡口净水荣获2018慧聪净水品牌盛会卓越影响力品牌奖
2018年11月24日,由慧聪净水网主办的“慧聪网2018年中国净水产业生态大会暨品牌盛会”颁奖盛典活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办。本次大会以“赢享中国·以影响力改变行业未来”为主题,围绕产业研究权威...
-
出租屋成“甲醛屋”,你爆改方式可能致病!
又是一年毕业季,即将踏出校门的毕业青年开启闯荡社会的征途,也将迎来进入社会第一关考验,租房!在一线城市租房子,的确挺尴尬的。想租个好的顺眼的,预算不允许;好不容易找了个便宜的,但里面的环境却不如人意。...
-
开大会时总让人昏昏欲睡!你知道为什么吗?
开大会时总是昏昏欲睡、哈欠连天?不要忙着吐槽台上的人讲得无聊,还有可能是礼堂里的二氧化碳浓度太高了!说不定,讲台上发言的人也深受其害呢。世界经济论坛大会上的照片,可怜的与会者,二氧化碳害了他们。 坐在...
